上周,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上线。
歌曲怎么样,我们就不多说了。
总之,大家抓到MV,开启解谜模式:
达利、勒内、莫奈、常玉、梵高、蒙克、马蒂斯、徐志摩……遇见不同时期的大师。
当然还有两个现代音乐奇才,郎朗和哥哥本人。
短短5分6秒,来自三大顶级特效制作公司的18位特效师耗时一个多月才完成。
花了将近300万。
其中最著名的数字王国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包括《泰坦尼克号》、《后天》、《本杰明巴顿奇事》、《加勒比海盗3》……
2013年周杰伦与邓丽君在《墨天伦》巡回演唱会上的一曲空对唱也是由这家公司作词。
先生今天不谈音乐。
再来说说音乐中类似于电影的MV。
不仅是周杰伦。
在90年代和2000年代,大陆市场被台湾流行音乐所统治。
那边歌手的那些MV,在网络还不发达的电视时代,都是从电视节目、家庭影院、VCD、DVD、KTV和地方点播台借来的。
不仅歌曲朗朗上口。
就连搭配的MV画面也早已刻进了DNA。
不信你看看。
有些图片真的可以播放声音:
01
初识
我们接触到的第一支MV是什么?
恐怕你得问问你的父母。
1984年,在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与内地歌手奚秀兰演唱《外婆的澎湖湾》、《阿里山姑娘》等台湾民歌,红遍全国。
同年,央视推出《九州方圆》电视歌曲秀,彻底打开了人们接受台湾流行音乐的官方渠道。
过去,大家听的歌曲大多是收音机里的。
就算是第一次见到邓丽君,也是通过“敌台”偷听了“颓废之声”。
随着电视的普及,加上电视台的推广,大家第一次意识到音乐可以有这样的故事性和视觉感。
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姜育衡的《回首》、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都那么时髦
那时候台湾刚从欧美引进来拍MV。
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发行于1987年,原为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黄色故事》的主题曲。
MV由王杰和张曼玉联合主演。
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拍摄歌手的假唱,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剧情。
小虎队1989年发行的《青苹果乐园》。
当时,“好虎”苏有朋、“霹雳虎”吴奇隆和“小帅虎”陈志鹏三位成员都不到20岁,青春活泼帅气。
这支MV完全是在炫耀她们的舞姿和美貌,几乎没有什么情节。
跳舞时,圆形和方形的框架在屏幕上浮动,为各自的歌声取景。
虽然没有MV作品可以突破视听艺术,但台湾艺人已经意识到MV的潜力。
1990年,首届金曲奖就已经设立了“最佳单曲演唱影片奖”。
刚刚在歌坛崭露头角的郑智华凭借首张专辑《老幺的故事》的同名主打歌获得该奖项。
导演名叫张大龙,后来是陈国富的《结婚启事》(1998)的摄影师。
这支MV采用写实风格,矿工生活的纪实画面与歌手的演绎交相辉映。
歌唱到悲剧发生的地方,伴随着飞扬的烟灰和飞溅的火花。
郑智华坐在台阶上大喊:“全能神教我祷告”。
结合矿难的背景,有一种朴素而直接的力量直达人心。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
千禧年之后新开传奇,台湾乐坛蓬勃发展,占据了一代人的青春,那些MV自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02
蓬勃
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MV迅速被内地歌坛模仿。
这时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阶段。
王志文和姜珊演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迷茫的爱》。MV画面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基本上,两人绕着绿化带走了一圈。
或者只是被玩得太生动了。
那英的《雾里看花》,当她唱到“借我一双慧眼”时,说不清道不明,顿时天空炸雷,那英化身闪电之母。
据说这个别处的巧妙设计是张国立老师想出来的。
纳英:听我说,谢谢。
相比大陆的探索阶段。
台湾的MV正在开始更深层次的变革。
抒情与叙事相结合,MV不仅是歌手摆拍,更有存在感。
首先,不得不提辛晓琪1994年的《悟》。
一开始,日本杂货店的女服务员忙着招呼顾客。
紧接着,画风骤变。深蓝色的房间内,双人床上,独自躺着一个女人。
进入回忆。
一个女人从噩梦中醒来,她发现自己的不安来自于床边的一幅画。
下一个镜头,画挂在浴室里,女人蜷缩在马桶边上,不停地擦拭着。
交叉剪辑,镜子前,女人绝望的脸与她曾经与男人嬉戏的快乐表情交替出现。
一切都改变了。
接下来,卧室里,一男一女相对沉默。在工作室里,男人和他的新情人相处得非常愉快。形成鲜明对比。
原来,这是一个女人通过一幅画发现男人出轨的故事。
剧情推进的同时,穿插了辛小七边唱边哭的特写镜头。
据称,这样的哭声并没有包含在最初的拍摄构思中,但辛晓琪却爱上了音乐,想起失恋的辛酸往事,泪水难抑。
这支MV的导演周歌泰,后来被誉为最“电影化”的MV导演,不仅因为他擅长讲故事,更因为他拿着镜头就像电影导演一样。
他很少使用MV拍摄中常见的移动镜头,而是使用固定镜头和对称构图。
人物要么处于中心,强调孤独感或独立感。
或者平衡地位于画面的两侧,突出并置或对抗的感觉。
在三人画面中,也会形成一个类似等边三角形的位置,表现出一定的游戏状态。
全景和中景的大量运用丰富了他MV的内涵。
虽然拍摄内容离不开歌曲背后的心境,但如果一直板着脸拍摄,只会加速审美疲劳,还可能有出卖情绪之嫌。
将人物放置在空间中,一方面调度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观众留了一个理性欣赏的距离玩传奇私服没声音,不至于被近景镜头带走。放大一切。
对光源的重视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感悟》中,深蓝色的主光营造出压抑忧郁的氛围。
同时,暗色调也隐藏了环境中的许多细节,仿佛要掩盖那些看不见的秘密。
在比较生活化的场景中,比如女人在镜子前抹脸追忆往事,主要使用白光或自然光。
2000年,来台发展的马来西亚女歌手梁静茹发行歌曲《勇气》。
旋律简单优美玩传奇私服没声音,歌词朗朗上口。每个人都能唱几句“爱情真的需要勇气面对流言蜚语”。
歌曲全长3分59秒,导演周格泰的MV长达6分钟。
是的。
很多台语歌曲的MV开头是没有音乐的,只有MV人物的对话。
“我是梁静茹,你是谁?”
“我未满十八岁,宇宙中的超级美少女。”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不至于让人觉得MV铺天盖地。
很多旁白和对话都能倒着背,在KTV里忍不住读。
《勇气》MV更像是一部以《勇气》为主题曲的微偶像剧。
男女主人公在公交车上相遇,女孩对男人一见钟情,开始偷偷跟踪他。
整首歌中,歌手梁静茹被一块方形的小屏幕框住,并随着歌词一起位于屏幕的边缘。
副歌部分,导演干脆用比原唱更大声的对白和环境音,突出了男方识破女方花样的第一个小高潮部分,而歌手的小画面则完全隐藏。
导演显然是希望观众多关注MV本身的故事。
MV中,梁静茹更像是一个关心女孩命运的贴心姐姐。这个身份和她本身温柔的气质和轻柔的声音很相配。
或许是因为梁静茹的声音,或许是因为MV女主角萧淑慎当时的青春无敌,第一次看这支MV的Sir就被深深打动了。
我根本没有注意婚外情的故事。
直到现在,女孩拿着18岁的身份证,嚣张的来到了男人打工的酒吧。先生还记得当年嚣张点酒被泄气的情景。
2001年,周格泰执导光亮的《第一次》MV,也成为经典。
比原曲加长了5分42秒,是难得的欢乐之作。
歌手王光亮饰演的咖啡师暗恋萧淑慎饰演的女孩。
MV以男孩的第一次表白、两人第一次牵手、亲吻、拥抱为节点,展现了感情的循序渐进。
贴合歌词“第一次说爱你”、“第一次牵你的手”、“第一次亲吻你深邃的酒窝”、“第一次靠在我胸前”。
那时候,酒杯上留着姑娘留下的唇印喝酒的情节还没有泛滥成灾,也没有变得下流。
不知道有多少男性观众默默记住了这一招,也不知道有多少女性观众被光良的恋情迷住了。
每个女孩子心里或许都曾在心里默默念过“小舒(shú)申”这个带有台湾口音的名字。
2006年,广良的《童话》成为全国VOD站循环播放的现象级佳作,也离不开动人的MV。
歌手光亮沉默、木讷、痴情的模样,通过周格泰的故事和镜头,定格在看着他的歌长大的年轻人的心里。
同样是在 2006 年。
周杰伦已经占据了华语流行乐坛的头把交椅。
他最经典的MV也大多以出色的电影质感让人印象深刻。
那一年,他推出了《夜七》的MV,后来被封为歌迷心中的神。
歌曲只有3分45秒,但导演周杰伦将故事扩展成9分钟的短片。
MV的开头是拍摄时代故事的电影中常见的开头。
纸上依次出现几行字,交代背景,拉起悬念。
除了忧郁的前奏,还加入了打字机的敲击声。
一切都始于一个寒冷的冬夜
稀薄的空气和一朵蓝玫瑰是唯一的线索
事情的真相即将揭晓……
这是对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致敬。
MV很酷,把悬疑故事做成MV的方式也很潮。
周杰伦头戴猎鹿帽,身穿风衣,手拿石南花烟斗,当大侦探上瘾了。
细节满满,比如Jay在图书馆根据植物残骸翻书的特写。
致敬了福尔摩斯能够从泥点等细节推断出受害者经历的演绎理念。
红色光影中,真相大白。原来助手华生于浩才是真凶,而偷窥的弟弟才是他杀人的目击者。
最终,大侦探霍尔默伦发现凶手就在身边,但他没有揭发他,而是隐瞒了秘密。
原来是一个坏人没有被绳之以法的黑暗结局。
MV在英国拍摄,周杰伦花费新台币400万元。
他为了拍戏租下了整个图书馆,还租了跑车和英国警车,动用了20多个英国群众演员。
重要的是,整个MV没有一个对口型的镜头,歌曲完全成为了短片的背景音乐。
“导演/编剧周杰伦”、“剪辑”、“后期制作”,甚至连“制片人”都列在片头,这似乎是一部短片的标准。
考虑到他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一年后问世。
这部MV也算是他的短片实践。
很多周杰伦的MV都是因为帅气而让人印象深刻,这多亏了与他合作过几次的导演匡晟。
匡升最出名的MV代表作是《以父之名》,原曲是黑帮题材,旋律优美,编曲中混杂了意大利独白、女高音演唱、说唱、木管乐器和各种奇奇怪怪的音效。周杰伦的作品出类拔萃。
导演匡升抓住了平凡少年成长为黑道老大的传奇感触。
几张黑白偷拍照片的叠加简单快捷,很有谍战片的味道。
同样的手法,在后来的《四面楚歌》中,导演也用过。
《以父之名》中的周杰伦杀了无数人,但事后他会去教堂祈祷,在死者的坟墓上哀悼。
况笙擅长用没有歌词的间奏或音效来做文章。
高亢空灵的女高音在穿插中响起,镜头呈现出宏伟的教堂内部,音乐与画面融为一体。
枪声效果伴随着孩童周杰伦亲眼目睹“父亲”被枪杀的场景。
比起周格泰用生活片段勾勒出相对完整的情节,匡晟更喜欢用更碎片化、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拼贴时间。
所以在《以父之名》中,我们能够通过几个穿插的词句,看到一个完整的不同时代的大佬周杰伦。
他的作品中不乏细节,比如意大利人的标志性手势,被严重操纵。
获得第15届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导演奖的《三年二班》,也是匡晟的作品。
镜头对准了被欺负的眼镜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他苦练乒乓球技艺,成长为一代名将。最终,他独自在赛场上求败,将决定性的一球拱手让给了对手,结局出乎意料。
那个试图通过“赢”来改变命运的自卑男孩,终于在这一刻放下了执念,告别了过去,获得了自由。
可以说,匡升大胆而遗憾的结局,升华了歌曲的意境。
△ 幼崽形态的许光汉
2006年,当周杰伦《夜之第七章》MV成神时,有一段歌舞劲爆的MV久久铭刻在观众脑海中。
时间管理大师罗志祥的《心灵之舞》。
由赖维康执导,为“亚洲舞王”量身打造的宣传片,激起无数热切的心。
MV中,导演让小猪通过了考验,大秀了各种舞技。
一开始,我带着孩子在街头,诠释嘻哈的精髓。
深紫色的空间是国标拉丁,窗帘围绕着中性的张力。
黑色背景下,西装搭配运动鞋和半身手套,宛如一场利落酷炫的舞会。
接着,红色背景下,又是挑战双节棍武林高手锁舞的舞台。
最后就是最经典的椅子舞,纯属自娱自乐。
赖维康知道如何让罗志祥看起来更帅,小猪不俗的舞蹈功底也与音乐、鼓点、转场相得益彰。
此时距离小虎队《青苹果乐园》舞蹈MV发布已经过去了17年。
明星们越来越能用MV营销新歌,也越来越能在镜头前包装自己。
周杰伦的叛逆,王力宏的阳光,陶哲的深情,五月天的诗意,林俊杰的痴情,蔡依林的性感,萧亚轩的火辣,梁静茹的温柔,孙燕姿的知性,张韶涵的鬼马,王心凌的甜美,菲儿的沧桑,SHE的青春无敌...
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已经成为过去式或笑话,但在MV产业高度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那些在大陆观众心中留下名字的台湾歌手,却被定格在MV中,成为最想要的人。被公众看到。自己。
03
发声图片
歌曲MV是什么时候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的?
盗版横行,网络普及,自身创造力衰退,还是韩流入侵?
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男团Super走上韩国馆站台,引发狂热粉丝与武警的冲突。经网络发酵,对峙演变为“6月9日圣战”,成为韩流二次席卷大陆的标志性事件。
为台湾偶像剧、明星、音乐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地方点播台正在逐渐消失,观众通过切换频道被动接收MV的时代也在逐渐远去。
想看某人的MV,还得专门去网上搜,比以前麻烦多了。
后周杰伦时代,虽然台湾乐坛涌现出肖敬腾、林宥嘉、李荣浩等好歌手,但承包华语乐坛大半的架势却难以重现。
经历过MV辉煌时代的观众已经长大,不再迫切需要从那几分钟的MV中寻找精神慰藉。
年轻的观众是在更多颠覆性的短视频和更多单身娱乐明星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听音乐的来源不再是广播和电视,而是短视频神曲。
选秀出身的偶像形成了更窄的粉丝圈,歌曲和MV作品都成了粉丝特辑,很难被更广泛的观众接受。
最终,当单曲或专辑发行时,真正能吸引大众眼球的还是老龄歌手。
亲眼见证了唱片业向互联网民主化的音乐策划人詹华曾表示:
为什么现在拍的MV越来越少了?因为公司从预算和宣传的角度不鼓励厂牌花钱拍MV,不然我们会考虑拍MV的钱能不能找到更有效的传播方式。
整个时代迫使每个人改变他们的营销模式。这很正常,但也很可惜。
因为MV其实是一件艺术品。在唱片产业化时代,市场对MV的需求旺盛。MV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导演,给导演们锻炼手机的机会。
但是现在是UGC时代。大家可以拿着手机拍一段视频上传到网上,说不定就会一炮走红。然而,真正专心拍摄的作品,在当下的媒体传播环境下,显得有些尴尬。现在的传播生态对MV不够友好。
此次,周杰伦发布新歌,再次引发华语乐坛后继乏人的讨论。
当年,他凭借《叶惠美》获得金曲奖“最佳专辑奖”,颁奖嘉宾是他儿时的偶像罗大佑。
两代最高荣誉的交接,背后是大众审美的转变。
强调批判、含蓄、情感的文人摇滚逐渐被更轻盈、更酷、更自我的流行音乐所取代。
1982年,罗大佑在舞台上弹琴唱歌的《鹿港小镇》MV,似乎显然没有周式故事那么精彩。
但有趣的是,MV最初是作为新摇滚歌曲的宣传媒介出现,也经历了被欧美流行音乐发扬光大的过程。
1975年,英国女王拍摄了宣传新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视频,被公认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MV。
而MV也从音乐产品广告变成了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它始于1981年8月1日,当时美国MTV频道推出24小时滚动播放的MV。
是的,没错,就是我们小时候在颁奖典礼上听到“谢谢你 MTV”的同一个“MTV”。
该频道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西方世界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
当时,在 MTV 频道播出的第一部音乐视频是“Video The Radio Star”。
“录像带杀死广播明星”是一个预言。比起只听广播里的音乐,大家显然更喜欢聚在电视机前,边听边看歌手的表演。
他们穿着最新款的衣服,留着最时髦的发型,向观众展示着歌词中所唱的爱、迷茫、禁忌、疯狂的表演,直接刺激着人们的视觉。
青少年是目标受众。主要歌曲为摇滚朋克或流行音乐。视觉上不再保守和温暖,而是以夸张和叛逆为主。
性、暴力、压迫、昏迷和死亡都是常见的意象。
那几分钟专属于歌手和少年的精神王国,MV中的明星们都在宣告着某种命题。
图片已经成为歌曲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亚于旋律和歌词。
MV早已超越其他文学形式,成为年轻人心中最酷、最潮、最自由的代表。
这是一场大叛乱。具象化的音乐进入了千家万户,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使尚有精英主义色彩的音乐彻底民主化。
但MV带有卖歌属性,本质上是商品,很快成为欧美音乐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发行了歌曲《颤栗》(中文译名《颤栗》)MV,完整版时长13分钟。
涉及爱情、惊悚、惊悚元素,还讲述了戏中戏的故事,以完整的剧情开启了MV时代。
迈克尔·杰克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舞步注定不仅会被听到,也会被看到。
次年,麦当娜发布了歌曲《Like a》(中文译名《像个处女》)的MV。
短片在威尼斯取景拍摄,百变造型尽显青春性感。
电视画面将天王天后的神韵传播到千家万户。由于MV的繁荣,他们的影响力在80年代所向披靡。
既然是商品,就需要最大的受众,也就是最高的收视率。
所以,MV需要捕捉潮流,创造潮流,引领潮流,当这波潮流让年轻人厌倦时,果断抛弃潮流。
从20世纪80年代初MTV电台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不断改变着潮流的方向。
新浪潮、重金属、说唱...
MTV 节目主持人布赖恩·格拉登 (Brian ) 曾说过:“当新一代出现时,您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包装他们并重新定义他们。”
最终,更革命、更叛逆、更非主流的内容不得不被抛弃,走向最安全的媚俗是必然的。
由此看来,MV这种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某种程度的“终结”。
当它失去了创新能力,当年轻人的注意力被更短更精彩的视觉内容所吸引,当神化的明星与普通人不再遥远,普通人不再需要看MV来感受他们的魅力。
MV成了鸡肋。
不过现在韩流正走向海外,他们还是会在男团女团舞蹈的MV上绞尽脑汁。
欧美歌手在发布歌曲时,往往会创作出制作精良的MV。
或许,只有对于不追星的国内娱乐大众来说,MV才是真正的没落。
2018年,网友拍摄的一首《放学后等你》MV获得主角周杰伦的好评。
上世纪的画风,像老司机带的我,还有魔性的歌声,虽然让人忍俊不禁。
但可悲的是:
MV能成为集体记忆,原来是上个时代的东西。
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
今天的MV会不会被错过重温?
音乐还是在发展的,尤其是翻看近年台湾金曲奖的MV佳作,也会发现不错的作品。
音乐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或许不再与MV捆绑,而是依附于一系列的视频……
总有人向前看,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但最终,音乐变得陌生而遥远:
你在听什么,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在听什么
同样的歌,同样的声音,都留在了过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